305
 
本期主題:同事攝.菩薩行







古德云:「菩薩為化,先同眾生苦樂等事,名為同事。」
菩薩為度眾生,慈心入世,
和光同塵中,善巧接引,攝化眾生同證菩提。


菩提路上 與你同行

文/見萱法師


  菩薩為教導眾生,以慈悲心為基礎,巧妙運用日常,同其所好融入眾生情境,建立信任感後,才能度化他人。在《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當中,亦記載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三種形貌遊諸國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觀眾生根性,同理需求,在身旁隨之同行而又隨緣度眾,先使自己同於彼,後則轉彼同於己,是菩薩教化世俗的權巧方法,體現和光同塵的濟世精神。

  又如同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因為同理眾生的苦,與人們一同歷經生老病死等世間境界,示範藉假修真,最後成就佛果,就是要告訴人們:跟著大善知識的腳步走,肯定沒錯!

  在生活當中,見師兄弟因久坐不動,循環差、精神萎靡、體力下降,體態呈現圓、滾、腫,卻苦無動力改變,色身自然欠安。在深陷泥淖迴圈中,幸逢勸者自身是過來人,在勸導改變生活型態之際,舉自身實例鼓勵其萬事起頭難,但只要一念克服惰性:上殿做功課、早齋用畢繞園區經行、下線後爬樓梯、督促自己做運動等,幾日下來,精神便得以恢復。師兄弟感念於有人同病相憐、同理其苦、出手相助,也能樂於效法學習,潛移默化中終能獲得改善。

  《仁王護國般若經》中提到行菩薩道之要務,是於外在配合行四攝法的同時,內心必以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為根本,基於提升對方,站在他的角度設想,與樂拔苦而形於舉止動靜之間,非為形式取巧而顯得圓滑世故,甚至同流合污。如此表裡合一,方能成就內外兼備的殊勝功德。

  這看似簡單卻也艱難的同事攝法,簡單在不用高深學問,一句話、一個動作,便足以弭平差異,拉近距離;困難在必須放下自我,隨眾生所樂與之同事,身體力行,這是破除我法二執的好方法,能於利他中完成自利,共享雙贏模式。欲成佛道,必結人緣,眾生既是接引的對象,亦是我們的良師,在成佛這條路上,彼此提攜並進,互融互攝,共證菩提。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