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持見穎大和尚應邀至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演講
「面對AI時代佛法智慧提供的人生三觀」
文/編輯部
為弘揚佛法「覺的教育」與慈悲、智慧之精神,中台禪寺住持見穎大和尚應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之邀請,於一百一十四年五月七日蒞校演講開示「面對AI時代佛法智慧提供的人生三觀」。臺中科技大學師生、校友及來賓近二百人於國際會議廳,歡喜與會,共同聆聽法要。
下午二時三十分,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陳同孝校長及校方主管共同於行政大樓校長接待室以茶敘迎接見穎大和尚,並致贈感謝狀及紀念禮品。大和尚於茶敘中提到佛法在台灣的發展,以及中台禪寺各精舍禪修教育結合三環一體的修行理念,助益學員將佛法的智慧落實於生活中。茶敘後,校長並親自為大和尚導覽校園。
人生三觀 與覺同行
下午三時三十分,大和尚步入位於中商大樓的國際會議廳,現場師生、校友及來賓熱烈鼓掌歡迎。
大和尚於演講中提到,面對AI時代,如何處理人生的問題?佛法的人生三觀可以提供應對的方式。
首先,佛法提供的「世界觀」,宇宙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無常的,它的本質是空性,空性就是無自性,無自性就是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本質;從正面的角度來講,就是有無限的可能性。無限的可能性不是隨意變化的,當中有相互的因果關聯性;而因果關聯性不是宿命論,因為有無限的因緣連結在一起,當中就有很多的變化。這所有一切,實際上是一體、不可分割的,這就是華嚴的世界觀。當我們能更深入地看到這些因緣的不可分割性,就能明白空有不二、互存互依之理。因此,在空有不二與互存互依之下,有無限的可能性、因果的關聯性,因為萬事萬物相互連動、一體不可分割,這就是佛法提供的世界觀。
在這樣的世界觀之下,佛法的「人生觀」,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覺悟者。能夠看清楚前面提到的世界觀,並將其內化,就能成為覺悟者;而當覺悟達到完美的時候,以大乘佛法而言就是成佛,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中台禪寺開山方丈惟覺安公老和尚曾說:「佛法以人為根本,人以心為根本,心以覺悟為根本。」覺悟就是要看清楚,當我們看不清楚時,就會造作種種不同糾結的業,就會受苦;如果又沒有正確的應對方法,就會產生更多的迷惑,這就是迷惑的輪迴。相對地,我們也可以覺醒,如果有了正確、覺悟的觀念,就能夠合乎當下因緣、做出合適的行為,如此就能產生出覺悟和自在。
如果能更進一步體會到能看的這念心,沒有老,也沒有少;沒有男,也沒有女;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善,也沒有惡,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覺悟的心,這就是歸零,也是我們覺悟能力的來源。六祖大師開悟之後說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每一個人都有這念清淨心,體悟到這念心,就找到自己內在的GPS、導航能力,就可以自我校正,進而產生出生命的美。
 |
 |
1.臺中科技大學陳同孝校長致贈感謝狀及紀念禮品予見穎大和尚。
2.3.大和尚於演講中為大眾開示法要,引領大眾以佛法智慧培養正確的人生三觀。 |
 |
一心五力 菩薩願行
佛法提供的「價值觀」,就是我們對人對己,都可以堅持溫暖慈悲的選擇;這樣的選擇來自於前面提到的人生觀、世界觀,明白自他不二、世界不應該分割。而堅持這樣的價值觀所產生的力量,就像是一燈燃百千燈,不僅自燈光明不滅,還能產生出更多的光明。如同宋代大慧宗杲禪師所說,「好將一點紅爐雪,散作人間照夜燈」,將雪放在燒紅的爐子上,它會化掉,可是化掉之後並不是變得沒用,它可以成為人間的照夜燈,讓我們在變化快、繁雜多、複合難的挑戰中,共創共享光明溫暖的世界。
大和尚進一步提示,堅持菩薩的選擇必須以嚴謹的自我要求為基礎,沒有嚴謹的自我要求,想要真正做出菩薩的選擇,事實上是不可能的,這就是佛法的修練。透過嚴謹的自我要求,產生清澈的智慧,達到嚴謹與自在相互成就的生活實踐,並以清淨心為根本,養成穩定的自制力、專注的覺察力、靈活的應變力、溫暖的慈悲力以及中道的自在力,藉由「一心五力」之品格與技能,應對AI時代「快、多、難」之挑戰。AI可以建構未來,但有了佛法的人生三觀,才可以保障那是一個和諧溫暖、平等自主的未來!
大和尚以佛法微妙智慧提供人生三觀與養成方法,引領大眾在AI時代找到人生的定位與方向,與會大眾深受啟發,法喜充滿,演講於下午五時三十分圓滿結束。
 |
見穎大和尚與現場師生及來賓合影。
|